特稿:从对华“脱钩”到“去风险”——起底美“政治骗子”的“风控”谎言

2023-07-05
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5日电  题:从对华脱钩去风险”——起底美政治骗子风控谎言

  新华社记者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不时遇到逆流阻挡;在共赢合作的发展主旋律下,常会出现聒噪杂音。

  我们不寻求对华脱钩,而是寻求去风险脱钩论遭遇事实破产,美西方一些政客近来又把所谓对华去风险挂在嘴边,兜售其对华政策上的新说辞。脱钩是赤裸裸的反华政治鼓动,去风险则暗藏祸心,图谋用经过偷换、泛化的经济概念包装遏制中国的政治企图。

  美西方所谓去风险的本质,是通过自定义的风险实现有选择的脱钩,既垂涎贪图中国红利,又企图遏制中国发展。其目的,是拉更多国家下水,用挑拨对立、推动割裂、阻挠发展来缓解内心竞争恐慌,维系一己私利和霸权;其后果,将是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破坏国际经济正常交往与合作根基,阻滞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

img1

  偷换概念:脱钩论借尸还魂

  短短数月,去风险从经济术语变身为地缘政治热词,背后是美西方政客不遗余力的高光站台和摇旗呐喊。

  今年5月,七国集团在日本举行峰会,以联合公报形式将对华政策口径正式统一为去风险,声称西方国家不寻求脱钩’”,而希望通过去风险多元化增强经济韧性。

  峰会前后,美方官员明显加大对去风险概念的兜售力度。4月中下旬,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先后在多个场合就美中关系发表演讲,强调所谓维护国家安全底线,言辞上淡化掩盖脱钩意图。用沙利文的话说,去风险意味着美国保持有韧性、有效的供应链,确保不受他国胁迫。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声称,去风险脱钩有着重要区别。

  美西方抛弃脱钩,高喊去风险,看似立场有所软化,开始从经济层面考虑问题,但细究概念本质、理念方向和行为实质,去风险实则是脱钩论借尸还魂。在体面外衣下,美西方对华政策方向没有实质变化。

  ——脱钩去风险,美西方对华经济议题政治化趋势未变,意识形态考量始终是其开展对华正常经济交往的拦路石。

  此番被西方国家启用之前,去风险特指金融机构的越位管辖,一直被美国、欧盟及世界银行等机构诟病,作为贬义词长期置于西方经济教科书的阴暗角落。

  直到今年4月,美国财政部报告仍将去风险描述为金融机构出于反恐和洗钱制裁担忧而无差别终止或限制商业关系的行为,认为这一做法对推动美国对外政策构成挑战,减少去风险相关壁垒不仅是美国也是国际优先事项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近几个月,在西方部分政客推动、造势下,被世界银行归类为商业决策去风险,开始被赋予更多政治内涵,形成西方对华脱钩论的补位。防范风险的主导权由企业上升到国家层面,商业决策演变为政治决策。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去风险既包括消除经济风险,也包括减少外交风险

  ——脱钩去风险,美西方对华经济交往所谓雷区未变,去风险实际上是化整为零脱钩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美西方眼中的对华经济交往风险主要涉及两类,一类是西方国家从中国获得的东西,如新能源技术和重要矿物供应;一类是中国从西方获得的东西,如半导体技术。

  可以说,美西方所谓去风险涵盖需求和供应两端,既害怕需求方面被中国卡脖子,又害怕供应方面将来无法对中国卡脖子。这些与推动对华脱钩无异,完全无视相互依存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把与中国的正常经贸往来与不安全简单画等号。

  西澳大利亚大学斯美国-亚洲中心首席执行官戈登·弗莱克认为,在与中国整体脱钩被认为很荒谬的情况下,西方开始转向特定行业、特定企业乃至特定产品和技术的脱钩。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刊文认为,美西方正推动与中国以不同方式脱钩’”

  ——脱钩去风险,美西方推动保护主义的政策导向未变,去风险给了重商主义更体面借口。

  4月,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演讲时为去风险造势,声称美国将理直气壮地推进产业政策,同时要搭起小院高墙保护其先进技术。

  在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克莱德·赫夫鲍尔看来,美国忽视经济成本,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试图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措辞上无论是脱钩还是去风险,都是美国向新重商主义错误道路转变、保护主义走向纵深的标志。

  新加坡《海峡时报》认为,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产业政策正在加剧保护主义倾向,其分别斥资数千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和科学法案》,正激起欧盟、日、韩等国跟进对绿色技术、半导体产业的补贴。这些保护主义做法如果以去风险名义洗白,恐进一步侵蚀世贸组织基本规则。

img2

  力不从心:美西方的恐慌之

  美西方一些人渲染对华去风险,本质还是去中国化,根本目的是阻断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维护其自身霸权。换个马甲、另造说辞继续遏制中国发展,暴露美西方对华脱钩的力不从心、对华竞争的恐慌心态以及对不同发展道路的狭隘偏见。

  ——“去风险是回避脱钩论破产的话语陷阱。

  从官方文件到公开表态,西方政客数月来频频强调不寻求脱钩’”,也从侧面证明了脱钩论破产。布林肯此前访华时表示,美中完全脱钩将是灾难性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博雷利在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时说:我们每天的对华贸易额是27亿欧元!要脱钩?想都别想。我们如果这么做,将制造全球危机。

  脱钩论提出的几年中,中国与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经贸关系仍在深化。美国、欧盟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美中、欧中货物贸易总额分别达6906亿美元和8563亿欧元,均创新高。

  脱钩论被现实打脸,让美国开始寻找新的幌子。去风险符合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看似客观,实则藏有祸心:一方面,迎合当下国际社会渴望规避风险的普遍心理,企图以去风险拉拢更多国家入坑;另一方面,借去风险给中国贴上风险之源标签。这一话术背后,是美国既希望从中国身上谋利、又不愿放弃遏制中国的自私霸道心态。

  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问题分析中心执行主任季北慈说,去风险只是以更隐晦措辞描述美西方正在做的事情。

  ——“去风险是掩饰恶意竞争遮羞布

  过去几十年,中美经济发展势头对比鲜明。美国将中国视为风险,根源在于抱持错误对华认知,拿国强必霸的模板来镜像中国,用西方传统大国走过的轨迹来误判中国。

  从速度和规模看,中国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从质量和成色看,中国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价值链地位持续攀升,在5G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等领域不断缩小与美国差距,甚至有所超越。

  在此过程中,美国经济经历产业空心化、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债务剧增,当前更面临衰退风险。在中国担当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时,美国内在的竞争恐慌不断滋长,打压中国成为其主要手段。

  美国知名国际政治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认为,20多年前,美国很难在后视镜中看到中国,而现在中国紧跟其后、并跑或在某些领域实现超越,令美国恐慌并把中国当作全方位匹敌的竞争对手

  美国总是倾向于指责他人。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认为,对美国来说,通过妖魔化中国来解释中国的快速发展,似乎比正视现实、公平竞争更加容易。

  ——“去风险是对新兴发展范式的傲慢与偏见

  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在于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经得起实践检验、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视中国为风险,反映出美国以灯塔国自居的傲慢心态,只认可于己有利的所谓规则和价值观,毫不掩饰对新兴力量的偏见。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傅晓岚认为,拥有政府和市场两个驱动器的中国创新发展道路,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美国显然对此不以为然,执意把不符合美国价值观视作挑战和安全威胁。耶伦近期关于美中经济关系的讲话明确表示,美国将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人权,即使针对性措施可能在经济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写道,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美式价值观,没有国家像美国一样,既绝对不容许外国干预内政,又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价值观放诸四海而皆准

  美国以价值观划线,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人为干扰正常经贸往来,企图打击、削弱中国发展势头,同美方一贯标榜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背道而驰。

img3

  贼喊捉贼:去风险的真正风险

  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存在风险。美西方无法正确看待风险的含义,却将对华正常经济交往歪曲、渲染为所谓风险,美其名曰风险控制,最终结果可能是风险失控

  ——去风险之名行对华脱钩之实,无视中国经济贡献事实,将给西方自身带来更大经济风险。

  人们通常不会为减少对死亡的恐惧而去自杀。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就去风险发出质问,难道仅因为害怕将来可能的风险,我们就有理由从现在起不做对华贸易?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认为,美国企业多年来从在华投资中获得提高效率和开发市场的双重收益,但随着我们将目光转向安全问题,这些优势正悄然消失

  欧洲外交关系协会6月初公布的一份最新民调显示,来自11个欧盟国家的大多数受访者认同欧盟推行去风险政策,46%的人认为中国是盟友或必要合作伙伴,只有约三成认为中国是竞争对手或对手

  ——去风险之名行对华脱钩之实,无视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现状,将给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带来风险。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必然趋势,各国通过分工合作紧密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在这一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总量占比约18%2012年到2021年的十年间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为世界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工业原材料和制成品。与此同时,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成为全球主要的新兴中高端市场。

  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预计,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将占全球经济的60%左右,其中大多数国家将中国作为最大贸易伙伴。

  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美西方企图将中国排除在国际经济体系之外,不仅将极大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更会破坏全球贸易规则,撕裂全球经济、科技体系,让世界遭受巨大损失。新加坡《海峡时报》评论认为,去风险的负面影响将远远超出美国、欧盟和中国,也影响到其他贸易伙伴。去风险正将所有相关方置于危险之中。

  ——去风险之名行对华脱钩之实,反映美方颠倒黑白的一贯套路,试图掩盖自己才是最大风险和全球乱源。

  美国凭借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优势长期肆意妄为,多次给他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灾难。近些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史,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作乱史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对冲基金利用亚洲经济体金融体系缺陷疯狂狙击股市汇市,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却让不少经济体泡沫相继破灭,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美国金融资本为攫取高额利润大搞次级贷款,号称金融市场看门人的信用评级机构顶着权威”“公正光环,给美国有毒资产贴上优质标签,误导全球投资者。最终危机爆发并不断蔓延,重创世界经济。

  新冠疫情暴发后,美西方疯狂印钞刺激经济,引发剧烈通胀,为应对通胀又激进加息,导致多国货币大幅贬值、债务负担激增、资金大量流出,经济陷入困境。

  中国则以持续恢复的内需消费、高效运转的产业体系、有序推进的扩大开放,为全球经济疫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

  特斯拉、西门子、大众、花旗集团……就在美西方一些政客聒噪去风险之际,众知名跨国企业纷纷派高管访华,推动增资扩产、拓展商机。在跨国企业眼中、在绝大部分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绝非风险,而是巨大机遇;与中国交往合作也从来不是风险,而是共赢与进步。

  不管如何包装,美西方一些政客所谓去风险最终将导致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去风险也会与脱钩论一样以失败而告终。沉醉于对华偏执而无法自拔的那些政客们,终将受到现实的讽刺。历史终将证明,政治谎言欺瞒不了世界,也阻挡不了奔腾前行的全球化大潮。(执笔记者:魏建华、徐超、刘赞;参与记者:邓茜、俞懋峰、宋盈、朱瑞卿、熊茂伶、黄泽民、单玮怡、王钟毅、刘品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