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 | 消博会:国内外市场互利共赢的窗口

2024-04-14
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深度关注 | 消博会:国内外市场互利共赢的窗口
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

 

img1

  4月13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开幕,今年首创海南全岛办展模式,规模、质量、成效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图为消博会景德镇馆内,参展商查看瓷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13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海口开幕。这次展会将为处在消费结构升级关键阶段的中国带来哪些影响?世界各国如何借助这一平台共享中国市场“大蛋糕”?中国优质消费品的出海之路怎样越走越宽?未来要如何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围绕这些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

  消博会紧扣消费升级、聚焦国际品质、突出开放包容,对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消费正逐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您认为本届消博会将在消费领域产生哪些积极效应?

  黄汉权:去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消费这一经济发展“压舱石”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作为重大国际性高品质展会,消博会紧扣消费升级、聚焦国际品质、突出开放包容,对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加速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消博会的窗口效应充分发挥,既是世界了解中国市场的平台,也是中国掌握世界消费前沿趋势的重要窗口,更是引领全球消费潮流的风向标。众多消费新品、精品通过消博会集中亮相,不仅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元、更高品质的消费选择,也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意愿、引导高端消费回流,促进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展会的溢出效应在不断放大,中国14亿多人口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能够与来自全球的消费精品对接,从而引导生产端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助力形成消费和投资的良性互动,供给与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上一届消博会上,通过与国际品牌的对接活动,仅湖北省代表团就现场签约了28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额近300亿元,预计今年的相关成果将更丰硕。此外,消博会产业链条长、行业关联度高,能充分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通过消博会,我国相关政策的增量效应也得到了释放。近年来,我国在优化市场供给、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对促消费、扩内需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届展会期间,还将推出包括创新离岛免税销售等在内的更多优惠举措,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更好实现消博会与促消费政策“1+1>2”的效果。

  记者:本届消博会首创全岛办展模式,除主会场外,在海口、博鳌等地新增3个分会场,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黄汉权:此次消博会首创的全岛办展模式,是中国对消费市场活力和潜力的一次重要展示,也是对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新亮点的积极探索。全岛办展模式通过展示高端消费品和优质服务,引导消费者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推动消费升级。新增的帆船游艇、免税购物、国际健康等分会场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消费体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本届消博会是2024年我国首场重大国际性展会,也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我国优质消费品进口持续扩大,为全球消费品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全球头部品牌和最新产品将消博会作为首选地和必选地。2023年,我国进口消费品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2%。初步统计,全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达到1417.7亿元,同比增长7%。消博会通过不断创新的办展模式和高品质的展会内容,逐步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将中国打造成为全球精品消费目的地,实现国内外市场双向互动和互利共赢,向全球展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姿态。

  本届消博会规模、参展品牌数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既反映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复苏释放的强大动能,也体现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记者: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将为国内国际市场带来哪些机遇?

  黄汉权: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展现了中国经济进一步点燃创新引擎的决心,以及中国与世界共享市场机遇的真诚。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发展自己,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更强动力。就我国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新的投资机会,给国内外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和合作空间,进一步彰显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就国际市场而言,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供应链服务。比如SHEIN、Temu等“火”到海外的电商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供应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时尚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正在加快由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中国拥有14亿多消费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且消费升级趋势和扩大潜力明显。本届消博会规模、参展品牌数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将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品牌参展,这既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复苏释放的强大动能,也体现了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当前,中国消费“赛道”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黄汉权:从消费内容来看,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与服务消费并重升级,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消费升级,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蓬勃发展。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2114元,比上年增长14.4%,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5.2%;今年春节和清明假期旅游数据体现浓浓春意,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分别达到4.74亿人次和1.19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9.0%和11.5%。这既符合国际上消费升级演变的一般路径,也是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

  从消费方向来看,绿色化、智能化、健康化、“国潮”化趋势更加明显。在绿色化方面,新能源车、绿色家电、二手消费成为增长新引擎,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3月,新能源车累计零售175.8万辆,同比增长34%;绿色消费理念成为新风尚,尤其是“90后”作为消费新主力,对绿色消费的理解和溢价接受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消费者。在智能化方面,技术进步、政策支持、需求升级、场景拓展等多方面因素推动消费市场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2023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1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连续11年保持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健康化方面,健康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健康养生日常化、运动健身全民化、中医保养年轻化等趋势带动健康消费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460元,比上年增长1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9.2%。在“国潮”化方面,消费者对“国潮”国货的热情持续高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式元素不断赋能新消费,国货老字号、“国潮”新产品、传统老技艺不断焕发新生机,例如,入驻某电商平台的食品饮料中华老字号中,有18家年销售额过亿元,60余家超千万元。

  这些新趋势、新特点共同描绘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新面貌,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品质化,也为相关产业和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统筹供给和需求、国内和国际,不断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记者:怎样才能进一步激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韧性和潜力?

  黄汉权: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统筹供给和需求、国内和国际,不断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方面,要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和卡点,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更多优质产品创造新的需求。坚决消除不利于扩大内需的一些限制性政策,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具有丰富应用场景和放大创新收益的优势,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努力形成投资结构与消费结构相适应,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不断培育发展强大国内市场。

  同时,要充分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既要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也要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继续扩大对全球各地优质产品、服务的进口规模,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此外,还要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降低交易成本。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