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察丨预防基孔肯雅热,做好这三点!
来源:新华网
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社会高度关注。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大家无需恐慌,做好灭成蚊、清积水和防叮咬,可有效预防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源自非洲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意为“令人弯腰屈背”,描述了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的姿态。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表示,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症状为急起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基孔肯雅热关节痛以侵犯受力关节多见,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
“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至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2至3个月,甚至更长。”何剑峰说。
高烧39℃、关节剧痛与皮疹的“基孔肯雅三联征”症状,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特点。
7月25日,护士在广东佛山顺德的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为患者整理床铺蚊帐。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 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炳亮表示,如感染,首先要做好体温管理。
“无论哪种疾病,体温超过39摄氏度时都应积极降温,但在登革热流行季节要非常慎重。由于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非常类似,如果不能排除登革热,需要禁用阿司匹林,因为可能诱发出血。”林炳亮说。
专家建议,应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若持续发热或疼痛,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1次,一天用药不超过4次,退烧药与感冒药尽量不要叠加使用。
其次是液体补充。积极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饮用,必要时也可以静脉补液。
还要做好隔离与防护。发病后5天内需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避免蚊子再次叮咬后传播给他人。
何剑峰表示,目前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但也需要关注新生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慢病患者,这些人群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容易出现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
7月25日,工作人员在广东佛山顺德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为下水道加装防虫网。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 摄
何剑峰等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是伊蚊传播,伊蚊是依靠积水繁殖后代的,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
一灭成蚊,可通过家用的各类灭蚊药物,如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罐等灭蚊。
三防叮咬。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在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避蚊胺等驱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