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有商家顶风售卖“3C贴纸”,警惕不合格充电宝披上“马甲”以次充好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宁7月31日电 题:有商家顶风售卖“3C贴纸”,警惕不合格充电宝披上“马甲”以次充好
6月28日起,民航局新规全面实施:无3C标识或标识不清晰的充电宝,禁止携带乘坐境内航班。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趁机售卖“3C贴纸”,为不合格充电宝办“假身份证”,影响飞行安全。
这些“3C贴纸”是如何流入市场的?应该怎样守住安全底线?记者展开调查。
3C认证即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我国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记者以买家身份询价发现,这些贴纸普遍批量印刷、“量大管饱”。普通透明贴纸2000个售价不到400元,均价0.2元1个;升级为镭射效果,500个则要220元,平均1个不到5毛钱。
这些售卖贴纸的商家宣称,可以按要求定制尺寸,由专门的设计师负责排版、切割,部分网店的定制贴纸销量超1万单。
对此,广西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正规的3C标识具备防伪溯源功能,而不法商家的“3C贴纸”只是徒有其表。
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不但需要取得3C认证证书,还必须在认证产品本体上加施3C标识,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据悉,目前充电宝的3C标识一般是通过粘贴、印刷或模压三种方式,加施在产品规定位置。3C标识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只能由指定认证机构向特定的印刷厂购买,再发放给获证企业。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不法厂家产品未通过3C认证,不能通过合规渠道为其生产的充电宝加施3C标识,就选择与兜售假贴纸的不法商家“合作”,通过“贴标”的方式以次充好。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针对“3C贴纸”乱象,市场监管部门已经通过发函、约谈等多种方式,要求各网络平台对售卖3C标识贴纸的行为加强整治、屏蔽、下架。
3C认证关乎飞行安全与公众利益。守住安全底线,需要让法律法规“张口有牙”,让每一张标识都真实可信、每一次监管都落到实处。
北京市炜衡(南宁)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梁昭龙表示,伪造、冒用、销售标识贴纸的行为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市场上无3C认证的存量充电宝,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成良建议,可采取企业召回、有偿回收等手段分类处理。
在平台责任方面,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督促电商平台加强网店资质审核和违规行为管理,建立完善问题充电宝检查监控制度。加快推动充电宝产品赋码核验试点工作,持续完善CCC认证联网核查机制。